車身整體感舒適。

● 安裝部件:地板橫桿、下臂桿

後側已經有一個下臂桿,然後是一個地板橫桿。
這次是帶有地板橫桿的印象。
本來以為地板橫桿主要是用來防止重載下的閃爍,所以覺得在市區開車時分不清,但是回程的路口左轉時,有種統一的感覺。後部誕生了。相反,後部感覺像一個腫塊。這也造成了軸距縮短的感覺。


並且我再次意識到,直到現在,車身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像兩節車廂的火車一樣分開移動。
我確信轉彎限制已經上升。
順著停車場的U型坡往下走,感覺後面有凹凸感,彎度變小了。
我認為在立交橋的低速和急轉彎時它不會有太大變化,但我覺得它在後側有一種統一感,增加了安全感。
高速彎道,上車前那種毛茸茸的晃動消除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步的恐懼,後側的接地感也變得更緊了。
在前後平衡方面建議與支柱塔桿同時安裝地板橫桿,但在旅行車的情況下,後側的剛性特別弱,因此前後平衡是而是當地板橫桿連接時。我什至認為它被佔用了。
好在因為安裝的原因很難感覺到粗獷感,車身的一體感即使在半夜巡航時也是一種舒適的感覺。
即使沒有中央橫桿和前支柱塔桿,這對於現在來說感覺已經足夠了,因此它具有成本效益。

● Tokyo Thunder Hiro (Atenza / GJ)